近,爱尔眼视光研究所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携手发布了《2021年国内儿童青少年在校与家庭用眼习惯及视觉环境调查报告》。
又是一年开学的时节。近日,国内第三届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为了更有效地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9月17日,爱尔眼视光研究所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了《2021年国内儿童青少年在校与在家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通过爱尔眼科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云夹”,收集了来自16,153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过2亿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并进行了深入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对比了2021年3-6月春季学期学生在校和在家的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差异,发现孩子在家的用眼习惯和视觉环境更为不理想。因此,可以看出,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要战场,而家长则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护者”。
超过2亿条数据记录
四个维度解析儿童的用眼习惯与视觉环境
根据很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的整体近视发生率达到了52.7%。我国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丨授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用眼习惯和视觉环境,因此,改善孩子们的用眼习惯与视觉环境是进行近视防控工作的首要任务。”
本《研究报告》汇总了来自华中、华南、华东、华北、西北和西南六个区域的16,153名儿童及青少年的超过2亿条用眼习惯和视觉环境数据。其中,小学生占据了96%的比例,初中生则占4%,男孩占51%,女孩占49%。该《研究报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用眼距离、用眼时间、阅读环境光照以及户外有效曝光时间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的用眼习惯与视觉环境的差异。
在家庭环境中,儿童的近距离用眼压力较大,户外活动时间显著减少,而阅读时的光照条件也不够理想。
在用眼距离方面,学生在“家庭”和“校园”环境下的平均用眼距离均超过了33厘米的标准,然而在周末时,家庭环境中的平均用眼距离略低于校园期间。关于近距离用眼的时长,学生在晚上家庭环境中近距离用眼的平均时长均超过了2小时,而即便是在周末,平均每天的近距离用眼总时长也超过了4小时,显示出较高的用眼负担。
研究表明,环境光照条件也是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调查报告》指出,学生在家中晚间的平均光照强度仅达到低标准(入眼光照125lux),而在学校的光照强度则普遍超过300lux,显示出改善的必要性。
研究显示,参与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重要因素。每天进行至少2小时、每周累计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超过10%。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学生在周一至周日的平均户外活动时间都不足1小时,尤其是在周末,户外活动时间甚至低于在校期间的水平!
“根据报告的数据显示,儿童在家庭中的用眼习惯和视觉环境并不理想,这也是寒暑假及周末成为孩子近视高发时期的原因。因此,家庭环境是近视防控的关键,家长则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护者’。” 所有地区卫生组织(WHO)屈光不正防控计划医生组成员、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研究员指出,“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每天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以内,读写时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正确姿势,即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约为一尺(33cm)、胸前与课桌的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的距离应约为一寸(3cm);同时,要遵循三个“20”的原则,即看近20分钟后,应向远处看20英尺(6m),且至少持续20秒以上。此外,建议孩子每天保持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家庭是近视防控的重要阵地
父母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护者”
彤彤今年7岁,来自甘肃天水。去年4月,由于视力模糊,家长带她前往兰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她已经近视100度。兰州爱尔眼科医院的业务院长、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丨任范真院长在审视孩子之前的健康检查记录时发现: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孩子的远视度数从50度快速转变为100度近视,也就是说增加了150度。通过家长的描述和范院长的分析,了解到孩子在疫情期间长期待在家中,父母忙于工作,主要由老人照顾,导致孩子长时间观看动画片,近距离用眼过度,同时缺乏户外活动,终导致了近视度数的快速上升。
范真院长指出:“在近视的预防与控制中,预防的重要性高于控制,家庭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前列道防线,必须严加把守。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有效防止近视的发生。此外,建议家长从孩子3岁起,定期带他们前往专業的眼科机构进行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的屈光发育情况,至少每年进行2次检查,以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近视,务必要前往正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矫正,防止其发展为高度近视(度数超过600度)。”
据了解,爱尔眼科已构建起一个涵盖预防、检测与干预的“三位一体”近视防控框架。该体系主要包括针对青少年用眼行为的监测和干预措施、以远视储备和双眼视功能为核心的检测技术,以及以矫正周边视膜离焦和改善视功能异常为目标的干预技术三个方面。此外,名为“云夹”的关键实验设备,由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的杨智宽教丨授团队主导,已于2018年在美国檀香山启动了覆盖所有地区六大洲三大人种的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旨在破解人类近视发病机制这一“世纪难题”。
图:兰州爱尔眼科医院业务院长、视光与儿童眼病科主丨任范真院长
评价(已有人点评)